光学是一门古老的物理学科,又是当今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签署通过了每年的5月16日为“国际光日”。“国际光日”的设立,目的是为强调光在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为迎接今年的“国际光日”,传播科学理念,弘扬创新精神,由中国光学学会南京大学学生分会、江苏省光学学会主办的“追光强国,逐梦南雍”科普宣讲活动于5月14日走进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包春雄副教授携学院研究生、江苏省光学学会金晓霞副秘书长、单祎璠副秘书长等参加活动,二十九中初中部崔晨香副校长、学校相关老师及该校两百余名同学现场参与。
首先由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包春雄副教授介绍了百年南大和物理学院的发展历史,回顾了光学发展历程: 从17世纪以前的光学萌芽阶段,到17-19世纪的古典几何光学,再到19世纪前后的近代波动光学,然后到19世纪以后的现代光学阶段,光学的发展进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着深刻的影响。“光阴流逝,岁月峥嵘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参驰,为祖国振兴。光学老又新,前程端似锦。搞这般专业很称心!”包老师以“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的话作为报告的结尾,鼓励在场学生“自强不息,不负韶华”。
随后由2023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获得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刘志峰同学做了精彩的科普报告。刘志峰同学先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出发介绍了经典光学和量子光学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应用,再以“夜空佯谬:天为什么黑”为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天文现象与宇宙大爆炸之间的关联,启发同学们以思辨的方式思考问题,探索物理现象背后的真理并体会物理思辨的乐趣。活动现场,同学们专心听讲,积极互动。针对“双生子佯谬”,“杨氏双缝干涉”,“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怎样去学习物理”,“什么是四维空间”等有趣的问题,刘志峰同学都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并且鼓励同学们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并勇敢追求真理。
面对世界进入新一轮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整个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江苏省光学学会将持续发挥其专业领域的特长,今后将积极开展多项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科普活动,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科普环境,促进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